返回动态
  • 赶山渡海 神兽归元!邱启敬“山海经古地图”系列之“南山经”大型公共艺术巡展首站开幕

    2024-06-19

    2024年4月9日,赶山渡海 神兽归元——邱启敬“山海经”系列之“南山经”大型公共艺术巡展首站在广西桂林猫儿山正式拉开帷幕。

    展览现场呈现了一件320米的大型地景装置《烛龙》,同时展出30余件“山海经”系列大型雕塑与装置作品,营造出十余处上古文化场景。这是邱启敬大型创作计划“山海经古地图”系列巡展开篇“南山经”首站。

    艺术家邱启敬与众多嘉宾为“招摇谷”揭幕

    艺术家邱启敬为嘉宾介绍现场情况

    艺术家邱启敬与现场嘉宾合影

    艺术家邱启敬(中)与先锋音乐家宋雨喆(左)、当代艺术批评家温普林(右)在猫儿山招摇谷 摄影:刘小普

    三月三的桂林猫儿山,杜鹃盛开,色醉人间。展览开幕之际,正值广西猫儿山高山杜鹃花文化旅游季开启,现场也为山海经上古神兽艺术园“招摇谷”揭幕。

    傩舞表演 舞者们佩戴“山海经”神兽面具表演

    傩舞舞者与山海经神兽陆吾合影

    艺术家邱启敬先生还特邀先锋音乐家宋雨喆先生,在“招摇谷”打造了一场多维度的主题音乐会。在现场,“山海经”神兽、先锋音乐、本土傩舞等多重融合为一场大型视觉听觉文化盛宴。多重文化色彩之中的山海经神兽雕塑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而是打开艺术边界的一种尝试,为上古神兽们作出新的解读,并赋予其新生,现场是一个跨多种媒介的艺术场域。

    先锋音乐家宋雨喆先生在“招摇谷”音乐会现场

    当代艺术家邱启敬12年来专注于上古奇书《山海经》,追根溯源,另辟蹊径,从文字学、训诂学、历史巫学等多重学术领域层层深入,并以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开启“山海经古地图”大型艺术计划。力求还原最本真传统的同时,邱启敬强调回到社会当下现场,通过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哲学智慧,带给当下社会发展深层启示。

    大型在地装置创作《烛龙》首次亮相

    此次展览是邱启敬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作品《烛龙》的首次亮相。烛龙在《山海经》中被称作“创世神”,此次大型公共艺术作品采用在地性材料,以竹编创作而成。

    大型地景装置 《烛龙》 长320米 竹编而成

    《山海经》记载,烛龙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通体血红色,身子长达千里,不吃东西,不睡觉,是山海经中非常酷炫的神兽。它的宇宙维度极高,睁眼为白昼,闭眼为黑夜,一呼为夏,一吸为冬,掌管着宇宙的世界变换;它能请来风雨,能照亮幽渺之地,这种表达与山海经上古时期的元宇宙创世神话相契合。

    蜿蜒的烛龙龙身

    烛龙龙身龙身蜿蜒 两侧分布山海经神兽

    在猫儿山“招摇谷”起始,一件长320米的通体红色“烛龙”亮相,龙头位于景区入口门楼之上,龙身蜿蜒曲折延伸至景区内。“烛龙”作为山海经始祖之山招摇谷的起始,景区入口广场矗立2只巨型神兽——陆吾和梦貘,龙身两侧蜿蜒分布有8只巨型山海经神兽,游客沿龙身之径步入其内,在竹林中穿梭。

    山海经上古神兽艺术园“招摇谷”

    山海经上古神兽艺术园“招摇谷”

    整个峡谷绵延数公里,沿线共呈现了30余件《山海经》系列雕塑与装置作品,与猫儿山自然风貌相互融合,营造十几处上古文化场景:生态溪流、吉量湖、犀牛背、九天飞泉、龙潭、九霄兽舞、梦貘之境、瓦屋动画、一碗山海、倏忽之间、苍翠谧影等,成为万亩竹林风貌的点睛之笔。

    瓦屋动画

    瓦屋动画室内现场

    展览还在邱启敬 400多幅山海经手稿中选取手绘图制作成动画影像,以影像再创作的方式形成动画作品,在景区建筑内部设置观影室,同时设立亲子互动体验区,采用捏泥稿泥塑的方式,沉浸式体验女娲造人。

    神兽归元回到《山海经》第一座山

    30余件大型神兽雕塑,每一只神兽都充满了神秘的奇幻色彩,并有其背后的独立寓意所在。

    从2012年开始,艺术家邱启敬致力于《山海经》研究已持续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来,邱启敬通过大型雕塑作品的方式已“还原”80多个《山海经》中的珍奇异兽,此次展览也是 “类”“毕方”等神兽雕塑作品的首次亮相。

    山海经神兽-类

    在“九天飞泉”现场,首次呈现了神兽“类”。《山海经》记载在山间多水流的地方,有一种野兽“类”,它有着非常漂亮的身体,形状像野猫却长着像人一样的长头发,雄雌同体,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去除妒忌之心。

    山海经神兽-毕方

    在一处巨石流瀑之间,上古神兽“毕方”首次亮相。身形如鹤般的神兽“毕方”,置身于绿竹层林之中一块巨石之巅,望向深山远处,长鸣九霄;毕方通身红色,在一片野逸间尤为亮眼,它脚下巨石方阵、水流潺潺。《山海经》记载,毕方形象如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巴,鸣叫起来就好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在上古传说中,毕方是拯救人间的神鸟,为人间带来火种,人类感念其恩德而将其奉为祥瑞。

    山海经神兽-鸟首龙身神

    山海经神兽-文鳐鱼

    《山海经》成为邱启敬艺术体系的核心与根脉,而对于根脉的探索,似乎冥冥之中提示了此次展览举办的渊源——广西桂林猫儿山,正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第一座山。

    翻开《山海经》第一页,南山一经中记载:“南山经之首,名曰鹊山,其首名曰招摇之山,毗邻西海之上。”这里所说的鹊山,即是南岭山脉,而南岭之首的招摇之山就是广西漓江上游的猫儿山。猫儿山作为华南第一峰,人们称它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依然保持着古老自然风貌,峡谷之间群山环抱,竹海茫茫。

    这恰恰回应了当下关于公共艺术的热议话题:公共艺术、雕塑如何与环境深度结合,如何反应地方文化基因,一直是雕塑和公共艺术领域所探索的方向,此次展览无论从学术专业角度,还是公众参与角度,都是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尝试与突破。

    邱启敬携《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雕塑回到猫儿山,让雕塑彻底融入自然,将神兽放归山林,可谓“神兽归元”。

    神兽归元,寓意山海经神兽回到招摇之山。

    而“归元”二字,也意味着山海经沉淀千年历史后的一个全新开始。

    山海经神兽-混沌

    山海经神兽-吉量

    邱启敬的《山海经》古地图大地艺术计划

    3年前,在北京金汤长城脚下的玊长城,呈现了邱启敬横跨二十年当代艺术的完整呈现,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他蛰伏九年潜心创作的“山海经”系列大型作品的首展亮相。自此,邱启敬携“山海经”大型艺术计划开始启航,游遍神州。

    3年之后,从北京长城到桂林猫儿山,邱启敬带着神兽们巡游至《山海经·南山经》的起始之地招摇之山,他为神兽们的神州之旅选择了一个具有深层文化意义的路径。

    山海经神兽-梦貘

    山海经神兽-白泽

    《山海经》是华夏民族的神话记忆,堪称上古时期的元宇宙,一个精神王国;中国古人在数千年前就构建了一部具有丰富神灵和人物关系,覆盖了人性、社会观、宇宙观的思想体系。

    中国历史上对《山海经》的研究可谓众说纷纭,邱启敬的研究则从古文本出发,深入梳理从魏晋郭璞到清朝对于山海经所有记载,以及地理、神学、博物等多领域切入。十多年来,邱启敬对山海经的研究既从传统华夏地理学、博物论、生物学、神学等文本出发,又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字学、图像学、巫学等多重领域,对于山海经作为经学文化,历朝历代而不被发现的全新角度层层深入,追根溯源,从文字学、训诂学、历史巫学,还原其历史的本质,将山海经记载的神兽进行“还原”,不篡改,保留神兽原本的本质与精神气质。

    山海经神兽-蛫

    山海经神兽-折丹

    未来,邱启敬将会继续完成《山海经》大型艺术创作计划,继续完成《山海经》中记载的469个奇珍异兽全部“还原”,并继续以巡展的方式游遍神州大地,并结合出版计划,音乐诗剧的打造等多维跨界的方式,将这个古老的神话王国重新呈现在当代社会场景中,演绎一个创世神话体系的当代文化样本。

    十多年来,《山海经》的滋养让邱启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中国当代艺术家始终应该站在中国独有的视角上去审视这个世界,探索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回归至具有启示意义的当代现场。

    借助古老的文化密码,赋予当代更具启示与警示的深层意义。邱启敬古地图大地艺术计划

    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回到当代现场。这是《山海经》中的哲学智慧,也正契合了邱启敬过去20年的艺术创作方法论——从传统出发,回归当下。

    山海经神兽-应龙

    山海经神兽-狏即

    山海经神兽猼訑

    山海经神兽-闾

    邱启敬

    中国著名当代雕塑艺术家、当代玉雕革新代表人物、设计师。

    1979年出生于福建福州,6 岁接触雕刻,1999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院,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3年创立北京邱启敬艺术设计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作品曾受邀在伦敦萨奇美术馆、瑞士伯尔尼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福建省美术馆等多家中外艺术机构展出。2014年其玉雕作品《涅槃·意空》和《极乐世界》分别于 2014年获得保利拍卖及西泠印社拍卖等二项最高拍卖记录;2018年,其作品登陆香港保利专场拍卖,获得佳绩。2019年,邱启敬首家个人艺术馆和光同尘艺术馆落户江苏省无锡市。2021年10月,成功于北京怀柔玊长城举办“邱启敬·山海经”大型地景装置艺术展暨主题音乐诗剧。

  • 和光同尘艺术馆在无锡开馆 邱启敬个展“六度空间”重磅亮相

    2020-05-01

     

       2020年5月1日,和光同尘艺术馆开馆仪式在无锡举行。无锡市政府、梁溪区政府特邀中国当代艺术家邱启敬与江苏山海美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倾力打造和光同尘艺术馆。本次开馆邀请了众多文化界、艺术界嘉宾莅临现场,共襄盛举。
      “和光同尘艺术馆融合古今中西文化理念,打造当代沉浸式观展体验。”

      “和光同尘”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尘”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和光同尘艺术馆于2019年10月启动,坐落于无锡古运河上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清名桥畔,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又有当代艺术馆的前卫,是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交融。和光同尘艺术馆旨在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研究和展示,也致力于成为涵盖更多东方传统气质与当代艺术理念的全新工艺文化的先锋推动者,秉承了艺术可以跨越古今中西的开放理念,通过更为广泛和公共化的现代化方式,持续给公众带来丰富的艺术展览体验,不断推动全新工艺美学沉浸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去。

    ▲混沌 · 水晶空间

      “邱启敬和光同尘系列展之“六度空间”重磅亮相 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饕餮盛宴。”

      此次开馆展展览主题是邱启敬和光同尘系列中的“六度空间”,彰显了展馆深奥的人文境界。本次展览是邱启敬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宝玉石个展,作品囊括了玉石、南红、水晶等六种材质,巧用各种材质特性,精雕出六度空间,深刻诠释了其对文化、艺术、生命等真谛的深层次思考。与此同时,邱启敬深谙展览空间上体验式的美学感受,不同的作品与空间的关系是他在创作中便会考虑到的问题。因此,本次展览特邀影像视觉UFO媒体实验室、音乐家宋雨喆倾力加盟,通过装置艺术和互动影像等现代艺术演绎形式,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声电光影的沉浸式艺术想象,这一创新跨界融合,为观者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饕餮盛宴。

    ▲句芒 · 翡翠空间

      “以中国传统审美为创作源泉 以当代艺术语言在解构与碰撞中使文化焕发新生。”

      从混沌初开到极乐世界,无论是哪个度向空间,我们都可以从邱启敬的作品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子,它从思想文化的图腾典籍《山海经》《黄帝内经》《心经》中创作意化形象,以中国传统玉石、水晶等材料为媒介,运用雕塑的当代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在碰撞中产生了新的可能性。

    ▲饕餮 ·南红空间

      青年学者张光卿在《叙事性的构建东方美学》一文中说道:“中国传统审美是邱启敬的创作源泉之一。在对传统审美的不断解构、提炼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刻技艺更加艺术化的过程中,融合了从传统美学资源中精炼出来的审美意象,重新构建起一个邱式风格的美学观。在这方面,他是浸淫思考了数年,通过叙事性手法的重构更加清晰地展示了邱启敬营造六度空间的企图,也是在构建的过程中将不同的美学价值注入其中。”

    ▲穷奇 · 田黄空间

      “以工匠精神践行文化自信 以非遗文化彰显历史责任。”

      此次展览是邱启敬对当代艺术和玉石文化的一次革命性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在全国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为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定位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起到标杆作用。邱启敬以当代艺术家的角色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己任,传承千年的非遗玉雕等技艺,在中国传统材质上,融合当下的时代气息,在传承中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精湛的技艺、全新的艺术形式和惊艳的艺术作品,让中国的年轻一代回归到传统文化中来,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责任与文化传承,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践行着文化自信。无锡市政府和邱启敬的结合也为“非遗+”在全球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让更多大众欣赏到中国非遗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壮大。

     
    ▲并封 · 和田青玉空间 

      邱启敬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传统文化,却又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束缚,他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成为当代艺术中的先锋者。无锡市政府与和光同尘艺术馆抛却固有的“白盒子”展览模式,综合了视觉艺术、新媒体、音乐等多种创新性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家视觉语言与审美境界,消解艺术作品与观者的距离,用艺术文化横向蔓延的特性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赋能,这种开放性体验性强的呈现方式让艺术更具有亲和力,也让更多的人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那些古老的技艺在未来依旧生生不息。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之意与对大胆的创新精神的肯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吉量 · 和田白玉空间

  • 保利香港春拍:邱启敬雕刻艺术专场收获4700万港币

    2018-10-01

        2018年10月1日下午,保利香港2018秋拍“西西弗斯—邱启敬雕刻艺术专场”在香港君悦酒店收槌,共推出30件拍品,最终实现总成交额4700万港币。翡翠作品《拯救与逍遥》以802.4万港币成交,夺得本场头筹。《无相》《空相》分别以531万、495.6万港币成交,位列专场成交价格的第二、三位。

    心手无间邱启敬雕刻艺术

    文/张颂仁

        邱启敬少年出道就咸称雕刻奇才,一路走来,从家乡寿山的印纽到学院的铜塑,从公共的大雕刻到珍宝的羊脂翡翠,一概得心应手。他创作过庞大到布满整个山头的立体场景,取材当下的社会关怀;他也长期涉猎历代造型,孕化不绝如缕的传承。材质或题旨对邱启敬都毫无障碍,他可以肆无忌惮, 手到捻来,孵化出实有形体。这种心手无间的技艺,古人号称技通于神。

        展题「西西弗斯」应该是自谦的话语。日复一日把巨石推向山巅的劳动,换来瞬间得意,看着巨石隆隆下滚,有如星辰周期复位。宇宙重新调整,继续运行,劳动重新创造劳动的意义,于是人的存在参与了宇宙的运动。西西弗斯不是被神明惩罚,而是被智慧开启,因此才自觉地参与了宇宙的运动,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劳动。邱启敬就是个有幸的劳动者,他不仅日复日的推敲巨石,还把石块开凿为人生的幻象,然后才把它重新放逐回世间。这场展览从俗世关怀开始,就一直陪伴着妙有的虚无,不断打开各种美妙和虚幻,最后回到传统神明的造型以推敲邱启敬自己对性命之学的观点。

        俗世也是万有的基础,邱启敬面对今天和田玉的发祥地,感触于新疆被地缘政治挟持的暴力,以致改变了当地美石的意蕴,于是作《鸠摩罗什与枪》。鸠摩罗什出生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在中土弘传佛教智慧之学,与龟兹今日的新疆别若天壤。作品的两个造型有如从原石材料整件掏出,让人感觉可以随时放回,再次归还到玉材的浑沌。另一种暴力是经济发展的暴力,经济主义的开垦无视地缘文化,邱启敬于是以工地的钢材结合娇脆的翡翠,以粗暴结合了精致,此为另一种《信仰》。

        慈悲的「施」与「舍」于邱启敬象征了人性通于佛性的道路。「给予」和「思念」的泪珠是他的感悟;「祝福」则把神像化为济世的稻米和药丸。众生平等的心念也关注蚁蝼的西西弗斯和无名的劳动者,以是有「生命之路」和「面具」。

  • 邱启敬荣获2018【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生活艺术家奖

    2018-07-01

      2018年7月,在仲夏蔚蓝的香港海域,【陈设中国·晶麒麟奖】颁奖盛典登上世界梦号游轮,破浪前行。艺术家邱启敬获得本年度【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生活艺术家大奖。

     【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是2010年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ADCC)创立,是中国陈设艺术类最高奖项,按照每年一届的评选规则,今年已来到了第九届。邮轮行是希望借助广州南沙的地理位置优势,给设计师与艺术家一次不一样的体验。更为巧合的是【陈设中国·晶麒麟奖】与大湾区都有着瑞兽“麒麟”这一元素,实属天作之合,陈设艺术需要联合政府,做好推动作用,用“设计文化”影响大众生活,用“空间互动”促进产业融合,以“设计创新交流”提高行业平台凝聚力,让多行业跨界产生新的经济增产。

    文/中国日报网

  • 邱启敬受邀参加“玉•见未来”中国当代学院玉雕邀请展

    2017-11-11

      邱启敬受邀参加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联合苏州工艺美院、苏州市雕塑协会主办的“玉·见未来——中国当代学院玉雕邀请展”于2017年11月11日下午两点在苏州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全国首次“学院玉雕”的专题展览,邀请了四十位来自各大美术学院的、在全国玉雕创新方面有代表性和突出影响力的艺术家,展出了七十余件玉雕代表作品。

        此次展览的特点——“玉·见未来”是以玉石这一中式之物为媒介来实现传统文化复兴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国梦的方式之一。展出的作品与其说是玉雕作品,不如说是以玉石为媒介的当代艺术作品,它们集传统与当代、东方和西方、工艺与艺术于一身,提升着玉石的品质、传承着玉石的文化、丰富着玉石的语言、拓展着玉石的边界。

  • 邱启敬受邀参加2017艺术北京•特别策划展

    2017-04-29

    邱启敬受邀参加2017年第三届设计北京博览会,并以“设计北京特别策划|邱启敬地图”在北京农展馆及北京SKP(新光天地)进行专题展出。

    设计与艺术的融汇贯通,是“设计北京“与母品牌“艺术北京“的共同愿望,今年的设计北京将与艺术北京一道,打造共通的交流平台。

    为此,在两展的现场与公共艺术区域,特别为观众策划了一条特别的艺术设计地图,将大家带入“Design in Art, Art in Design“的主题中,邱启敬的珠宝、玉雕、漆器、当代雕塑等诸多艺术作品将带给观众特殊观展经验
  • 邱启敬受邀参加 2016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特别邀请展

    2016-10-27

    邱启敬受邀参加 2016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特别邀请展,于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进行专馆展出。

    此次以“攻玉·2016邱启敬工作室艺术展”为主题,呈现邱启敬全新大型玉雕装置作品《无垢地系列》,同时推出邱启敬·珠宝首饰工作室沉淀两年的首饰设计系列作品及邱启敬大漆艺术等上百件作品。

  • 邱启敬受邀参加 2016首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

    2016-04-24

    邱启敬受邀参加2016首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于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展出。

     

    此次以 “和光同尘·邱启敬的琢玉之道”专题展。呈现邱启敬全新玉雕装置作品《须弥山系列》,及《文明的形状》、《大米》等数十件实验性精美作品。

     

    邱君启敬艺行并茂,以其才华立于宝玉石雕界。

    心有所得,触类旁通,其山川花卉、飞禽走兽,识大识小,灵心慧心,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奇妙理于豪放之外,精华无匹。

     

    演绎佛教题材,灌流诸根,六尘清净,意境高远,无一点尘俗气,承南北朝石雕之神韵,无面目而自有面目,洵当世之宝玉石雕界,而目中所仅见也。

     

    文 /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王亚

  • 邱启敬获西泠印社及保利拍卖玉雕作品最高拍卖纪录

    2014-12-13

    西泠印社十周年庆典秋拍携手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代玉雕革新代表人物——邱启敬,在杭州特别推出“和光同尘III 邱启敬玉雕作品专场”,倾力呈现艺术家新近创作59件作品,其中,佛教题材《极乐世界》白玉雕以6400万人民币创下全场最高、与同年邱启敬在保利拍卖获得最高拍卖纪录,是当今中国白玉雕拍卖最高的两项纪录。


    邱启敬创作风格独特,其作品经由崭新的雕刻技艺,阐述着当代玉雕新的理念,不断融合思想性与雕塑美学,展现出新的社会学面向,使得传统艺术具有了当代意义,也已进入全球顶级当代艺术收藏家视野。此次个人专场拍卖,涵括“极乐世界”、“寂”、“新文玩”、“涅槃”、“无常”、“遥”、“自在”、“清趣”八大原创系列,直溯中国古典人文传统,并倾注了当下个体对于生命、世界、人生理解,将人与静物,共同构建出禅语。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极乐世界”系列十八件实验性创作,承载着当下对禅意的独到理解,并非求取极乐,也不是寂静与空亡的去处,而是于当下保持空性的觉知,是不离世间之出离。和田白玉的流线型僧人形象,不具面目,青花的或者碧玉的异兽们,也跳脱了玉雕中常常出现的貔貅、龙、凤等传统,造型硕大、奇特,象是《山海经》中张扬而出的远古存在。当这些人与骑,列阵起来,轮番上场,人与骑力量的悬殊,使这个阵列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它或是已抵达,或是在路上。于是这种降服,亦隐晦地有些反噬的可能。


    倘若刻意寻禅,那么便随时具备了被烦恼反噬的可能。当代玉雕原创之路上,突破限制,开启无限的空间,改变着观者对世界的思维模式,也代表中国正在经历的变化。自由的艺术语言,在国际化的平台呈现,为当代玉雕带来更开阔的文化视野。

  • 和光同尘·邱启敬个展

    2013-11-22

    和光同尘·邱启敬个展(新闻稿)


    2011年11月24日至12月19日,798白盒子艺术馆和卓越艺术空间将同步推出艺术家邱启敬《和光同尘》大型个展,白盒子艺术馆将倾力呈现艺术家新近创作的青花和田白玉系列作品,直溯中国古典人文传统,在东方文人艺术中汲取营养。


    纵观邱启敬2011年最新展览推出的作品,已然铅华退尽,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东西文化价值之间做出的艰难抉择,他彻底抛弃了此前工作中大量使用的雕塑材料和语言,玻璃钢与各种金属物,精确的造型与塑造手法都被他像毒素一样排出体外,此时的邱启敬作品从东方美学的自然主义之中透出了他对形式的敏感以及对自身文明资源的感悟与皈依。


    邱启敬关涉权力反思的印章系列寿山石雕作品,呕心沥血,耗时五载,累计500多件,包罗万象。生殖器、权力、战争、性爱、世俗文明的伪善面具,通过对男权传统和欲望红尘的全面反思展开了对更深层人性的剖析与社会演化逻辑的无情揭剥。


    2010年,邱启敬开始了青花和田白玉系列作品的创作,直溯中国古典人文传统,在东方文人艺术中汲取营养,多年的修炼和技艺让他在这类题材的创作中得心应手,秉性中流淌的传统文化情怀沉郁而氤氲,滋养着他的精神与气质,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邱启敬在自己的雕刻作品中倾注着对古典美学的景仰与重构,传统山水、花鸟、人物,尽数被他分解成为自我的创作元素,其代表作《仿八大山人荷花翠鸟笔意》,在玉石雕刻中寻觅八大的笔墨趣味,也裹藏八大的孤傲与寂寥,这是八大的情怀,也是邱启敬的情怀,从八大的残山剩水,孤鸟怪鱼,到邱启敬的朽木衰草,败荷寒江,非今非古,物我两忘。另一件佳作《悲欣交集见观经》,取自弘一法师临终墨迹,最是那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青灯对孤影,映照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 超越与反观·邱启敬(2006-2011)

    2013-11-22

    超越与反观·邱启敬(2006-2011)

    ——当代玉雕暨跨媒介艺术展


    学术主持:顾振清

    策展人:卢缓、戴卓群


    主办:上海美术馆、上海海派玉雕协会、英合当代玉器有限公司

    协办:中国光大银行私人银行(上海)中心、招商银行(外滩支行)、奥捷集团

    媒体支持:99艺术网


    开幕:2012年4月15日(周日)下午3点

    展期:2012年4月15日—4月25日

    地点:上海美术馆(上海市南京西路325号)

    对外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对外售票)

    电话 021-63272829-200

    传真 021-63272425

    网址 www.sh-artmuseu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