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评论

从“草莽”到“黑客” ——邱启敬与他的“石头部队”的另类解读

2013-12-09

从“草莽”到“黑客”

——邱启敬与他的“石头部队”的另类解读

 

关键词:

黑客,邱启敬,失厘头,无方向感,变形空间

 

主题:

大——国际意识的视野

迁——文明进程的必然

徙——求新求变的信心

 

标志:石敢当

口号:谁敢当

江湖征集令:寻找“石敢当”启敬兵团

 

友情提醒:小心被“另类”磕拌,读不下去敬请绕道下高速,以免造成交通堵塞,回家买本《别有用心》看着玩去。一头雾水而沉迷不醒者可拨另类心理咨询电话:12345678岁以下儿童,88岁以上老人恕不接待。

“草莽”宣言

补天,遗留下五彩灵石,被尘封遗忘,沉睡数千万年,终于二次重生,被发掘,被雕琢,被交易,被品评,被珍爱,被收藏。

虽说天生丽质,却是酒香也怕巷深。寻找突围不需要理由。揭竿而起,驾牛马之车兮,南征北战。草莽兵团携商机、携梦想进省会,上京城。

在地球村的T型台上“搔首弄姿”,展示热辣生猛、光艳夺人的豪华青春。

0点出发,以寿山石的名义,以艺术的名义,以草莽的名义!开始“路漫漫兮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大迁徙”长征。无方向感。

有人退却,有人倒下,有人牺牲,有人变质,有人成功,更多的大多数人是尚在千辛万苦的努力之中,前途既光明且渺茫……

从不幻想,从不奢望,从来大胆,从来怪诞,我是草莽我怕谁?!

“飘移”学说

解构“迁徙”,掰成四瓣,物有四态,各显一方。分门别类,花开四朵,各表一枝,飘移四海,四象归一。分者合之,合者分之,飘移迁徙,海角天涯。

 

第一版块:静态·描述

石料40吨,钢架8吨,木料(装运用)2吨。

一张张粗头乱服的石“脸”,“立”于细硬冰冷的钢管支架之上,或山野或城镇或村居简舍旁或高楼大厦外,铺天盖地,伸展蔓延,如洪水,如蝗祸,如春暖花开,百花竞放。

时光倒退,2300个大大小小的原石,粗砺、驳杂,依形就材,“八刀”开脸,大写的直线切割出五官的轮廓,在“三停五眼”的加减变形中极为写意地塑造出中华民族古老沧桑的表情与履历。钢刀凿就石脸,大胆省略脖子以下的整个躯干。以真人高低的钢管支起,就是这么一大群钢管身石头脸,沉默无言的“黑户大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按各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按各种不同的需求,组装成千变万化的“石头”之阵。

 

第二版块:动态·流动展场

行程:寿山村(原生地)——省城福州——京都北京。

两千多“石头”部队,计划三大战(展)场,作历史性的文化“大迁徙”。第一场地自然是寿山石原生祖居地寿山。从游兵散勇的山间溪旁聚集。

一个《草莽宣言》,标志邱启敬一手炮制的寿山石文化“大迁徙”真正发端。不仿想象,一大队驴马车、拖拉机、板车、自行车及徒步的民工,外带农村迎亲的乐队,送葬的哀乐,舞狮杂耍,中西混杂,“草台”班子乱七八糟,浩浩荡荡、绵延数里从寿山村出发,进军福州,活人与石人影像重叠。还不仿想象,石头部队继续开拔晋京,如云烟,如风水渗入融入挤入五颜六色的大都市文化洪流当中。

“农村包围城市”,农村渗透城市?城市包容农村?文化被杂交,产生多元。

 

第三版块:心态·迁徙回归

文化迁徙——经济迁徙——心灵迁徙(最后归宿)。

这是一次文化迁徙,寿山石文化原生于寿山,在外力的催生下,在经济动能的驱使下,被开采,被整形,被贩卖——开始文化流浪,改变命运的“大迁徙”。同时为寿山带来从养家糊口到发家致富的经济利益与完成自身社会角色的变迁。

历史的迁徙带来的往往是经济与文化的繁荣。邱启敬在此时此地创作他的“石头部队”似乎旨在以艺术的形式“摹拟”与再现,从而达到反思、颠覆、重构、拓展寿山石文化的新进程,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又是一次既个人化又是集体无意识的,思想深处的,符号式的心的迁徙,心的回归,以及心的理念的放飞。

从“迁徙”的反思中寻找特定的人文关怀,架设寿山石雕与现代艺术之间的桥梁。

 

第四版块:状态·变异

邱启敬“离经叛道”式的《大迁徙》无疑打破了寿山石界沉闷格而狭小的思维格局,拓展寿山石雕技艺与观念的新空间。这必招徕或不解或讶异或愤怒的质疑、蔑视甚至漫骂——这也叫寿山石雕?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惊喜与赞赏——寿山石竟然还可以这样子做!

如何解读邱启敬,当下,也许我们任何个人谁也不该,谁也无权作出结论式的评判。让作品本身在当代生活的环境中,在文化产业大市场的交流碰撞中,去寻找属于它自己的轨迹与身份。它(他)正瓦解与颠覆寿山石仍至传统文化的观念,颠覆的结果势必导致文化的重构与延展,势必产生“变异”,势必导致某种现代性的新生。

我们需要的只是思索:迁徙带来了什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石雕“法庭”

被告:“黑客”启敬

原告:利益集团

律师:安然

法官:拉灯

顾问团:大千,白食,罗丹,断臂的维纳斯,恐龙,寿山村副村长(主持工作)

《大迁徙》引发众说纷纭,初具扰乱社会治安、妖言惑众之嫌,国际石雕“法庭”依据民法诉讼法典,正式立案审理。

 

法官临时性头疼,律师不懂中文,苦于语言障碍,辩解不清。鉴于法官缺席,律师失语,法庭无力判定,改断案判决为自由辩论会。

 

反方: 

辩手甲:寿山石要打“假”。反方认为,这已不是寿山石雕,只不过借用寿山石这个材料。用的是寿山石材,做的是现代艺术,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辩手乙:这是什么东西?让人家看什么?看石没石,看工没工。

辩手丙:难看死了,会做恶梦的!

辩手丁:这也叫艺术?这也能叫艺术?三岁小孩也比这漂亮!

 

正方: 

辩手甲:稚拙,然后大美生焉。

辩手乙:创新,有新意,大气魄,有冲击力。

辩手丙:寿山石雕界观念更新的样板,标榜。

辩手丁:主题深刻,形式新颖,好极了,痛快!

 

仲裁:

律法缺席,无头公案,辩论无序,永不休庭!

优点:新锐先锋。太痛快。大胆创新。

缺点:石劣工粗。太平面。乱七八糟。

 

法官:

糊涂官断糊涂案。

判词:判罚作者今后所作所为要么重雕,以工胜,要么重艺,以装置行为之奇胜,或靠左,或靠右,不要两不靠谱,为难法庭。判罚观众脑筋急转弯,遇事沉着点,不要大惊小怪扰民。各打五百板,各奖500元(平均每人二百五)。

再判此文读者知情不报,作壁上观,任由事态发展成糊里糊涂。

结果:

失去厘头。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黑客”栖居

黑客 黑客 黑客。

邱启敬绝对是寿山石雕界的黑客。他硬是闯了进来,带领他2300多个楞头楞脑的“石头大兵”的边缘人物,硬是闯进圆柔、典雅、传统的寿山石境地里来,横冲直撞,既破坏,又建设。截然不同的风格,像是一阵平地而起的龙卷风,把寿山石雕界的馆阁楼台轩榭斋一应门窗刮得乒乒乓乓乱响,怪风过后,寿山石雕界轻者犯困,重者昏厥。或骂恶搞,或赞好风,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变形空间。

邱启敬胆大包天:

竟然把最为“异端”的现代艺术手法引入十分传统的寿山石雕里来,为人所不为。

再竟然于几个月内,刻出几十吨石头,数千个挤眉弄眼、歪头咧嘴的“草莽”“怪脸”,号称“石头部队”,盘踞于寿山村落的山林村居之间,为人所不屑为。

再竟然异想天开,“操盘”一场别有用心的文化“大迁徙”,开辟三大战(展)场,令石头部队浩浩荡荡开出寿山,来到省会,万里延宕,辗转京城,为人所不敢为。

再竟然,他不知还会再折腾出什么另类的东东,为人所不能为,为人所XX为……

艺术贵在创新,艺术也难在创新,而创新需要像邱启敬这样胆大包天的“黑客”魄力,以及为人之不敢为的“草莽”勇气。

“石头部队”的脚步带来震动,寿山石雕界有点晕!

 

画外象:“脸”消解于“迁徙”的行动,时空变得恍惚、活络、虚幻,钢管支架一步三个脚印,“黑客”栖居于斯,艺术栖居于斯。

前瞻后顾

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阅卷之余,阅雕之余,我们不仿前瞻后顾。来一小杯香茗,慢条斯理(性急者想快点亦可)地品味邱启敬此雕,以及此雕派生的此文,试试看,是否品出一点不同寻常的别样风味。这样的一个高秋清爽的午后,不是也就有了七八分诗情画意了吗。

超级链接:别再瞻前顾后,艺术就在你伸手可及的身旁!

 

 

350003 福建福州市中山路23号18座801室 杨世膺